那一年农历八月初三的夜晚,崇明岛的老百姓睡得正香。
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把所有人都惊醒了,潮水像发疯的野马一样冲上岸来。
一丈多高的浪头直接把堤坝撕开个大口子,海水哗啦啦往里灌。
等天亮一看,整个岛都快被淹没了,房子塌了一大片,田里的庄稼全泡了汤。
最惨的是那些没来得及跑的人,光这一晚上就死了上万个。
活下来的人都是抱着木头漂了一宿,后来家家户户都养成了习惯,屋里总要备几根木头,谁知道哪天又得来这么一出。
黄汉亮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过这个故事。
他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,打小就知道潮水这玩意儿惹不起。
五十年代那会儿,有天晚上大伙儿都在外头乘凉,突然有人扯着嗓子喊"横河里的水漫出来了"。街坊邻居都慌了神,他爹倒是不紧不慢,拎着铁锹往河里扔了几锹土。小黄汉亮看得一头雾水,这管用吗?后来才琢磨过来,老一辈人这是跟潮水打心理战呢,意思就是给东海龙王提个醒:差不多得了,再涨就要出人命了。
要说潮水最吓人的那次,还得是他跟着大哥去北海滩抓蟛蜞。两兄弟光着脚丫子在芦苇荡里转悠,突然听见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动静。大哥脸色唰地就变了,拽着他就跑。刚爬上黄岸,回头一看,好家伙,刚才还干巴巴的滩涂已经成了汪洋大海。这要是晚一步,兄弟俩就得去龙宫做客了。打那以后,黄汉亮对潮水算是有了全新的认识,这玩意儿发起狠来,比土匪还吓人。
老一辈的崇明人都有一套对付潮水的本事。他们把潮水的脾气摸得透透的,编成了顺口溜。"初一月半子午潮",说的是初一十五的潮水半夜和中午来;"初三潮、十八水,眨眨眼、没到嘴",意思是这俩日子的潮水来得猛去得快;"初八、廿三正小汛",这时候的鱼最少,因为潮水最小。这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都是拿命换来的经验。当年没有天气预报,全凭这些口诀保命。
要说现在可不一样了。政府带着老百姓在岛上搞围垦,崇明岛的面积比解放前大了一倍还多。新修的大堤都是按"八五标准"来的,结实的很。岸边上还修了丁坝、顺坝,种了防护林,活像给岛子穿了件防弹衣。那些老水闸也升级换代了,现在都是电动的,一按开关,潮水想进就进,想出就出。最厉害的是能把咸潮挡在外头,这可是老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。
黄汉亮跟着围垦大军干过几年。那会儿修堤坝可真是人山人海,大家伙儿挑土的挑土,打夯的打夯。休息的时候,老把式们就爱讲古。有个段子特别逗,说是团结沙围垦那会儿,有个民兵干部看见潮水从蟛蜞洞里往外冒,急得直跳脚,非让大家用脚把洞堵上。大伙儿都乐了,这潮水要是能用脚踩住,那还要大堤干啥?后来这事儿成了工地上的经典笑话。
放眼全世界,跟潮水较劲的地方还真不少。荷兰人整了个三角洲工程,日本人修了老长的防波堤,都是让潮水给逼的。现在气候变暖,海平面一个劲儿往上涨,保不齐哪天又得来场大的。不过现在的崇明岛可不是一百年前那个任潮水欺负的小可怜了,要再来个"八月初三大潮没",保准让潮水碰一鼻子灰。
黄汉亮现在退休了,有时候还会去江边转转。看着那些现代化的水利工程,再想想小时候被潮水追着跑的狼狈样,忍不住要感慨几句。这潮水啊,就像个老对手,你弱它就强,你强它就怂。现在虽然不怕它了,可该有的敬畏一点都不能少。毕竟在自然面前,人永远都是学生。
本文就是要把正能量给传递出去,把社会的主流旋律给弘扬起来,可没带一点不良的引导哦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马进行改正或者删掉相关内容哒。
创同配资-创同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开户费用-股票配资平台的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